连涨6个多月,“糖高宗”或遇“拐点”!但市场却更紧张了

2023-05-21 22:00:06 来源:新农观

食糖不仅是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,而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但在今年市场消费走弱、供给增强的大背景下,很多粮食作物如小麦、玉米、大豆等均呈下行走势,国内方面生猪养殖也一直在低位徘徊,但是偏偏糖价却走出了新高。

数据显示,4月份时,国内糖价就已经达到了6300-6400元/吨的位置,而到了5月份,涨到了6900元/吨,直逼7000元/吨,相较于去年年底涨幅达到了19.25%,并创下了2018年以来的新高。


【资料图】

国内糖价如此飙升,与国际食糖的上涨脱不开关系。

我国虽然也是产糖大国,但是由于人口庞大,所以消费量也不低,每年约有500万吨左右的需求缺口,都要依赖于进口来补足。所以国际糖价的变化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大。

而纵观国际糖价已连涨6个多月,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4月份的报告中显示,食糖价格指数环比上涨达到了17.6%,并创下了2011年10月以来的新高。

国际糖价的持续上涨主要是两个原因引发的:

一个是全球食糖供给偏紧,而这时需求又强劲恢复,增加了供需压力;

另一个则是北半球的产糖大国们集体减产,直接成为了糖价上涨的导火索。

比如,印度作为全球食糖生产大国之一,正面临着甘蔗产量下滑,食糖产量下降的危机。

根据印度全国合作糖厂联合会的估计,2022/23年度印度的产糖量大约为3250万吨,同比下降了9%。而由于担心糖产量下降导致国内糖价上涨,印度政府将食糖的出口量限制在了600万吨。

而在全球糖类生产和出口中,印度和巴西两国占全球生产量的40%,印度减产预期较浓,于是市场将更多的关注力转向了巴西。

而巴西今年也确实给力,不仅粮食作物产量大增,预计食糖产量也有增长。而且由于糖价走高,利润较好,巴西将把更多的甘蔗用于生产糖而不是乙醇,这也使得全球食糖的供给有了些许的缓和。

而事实上,近期国际糖价的增速确实有所放缓,这也让市场稍稍松了口气。并且开始猜测,这一放缓是否意味着持续上涨了6个月的“糖高宗”的“拐点”即将到来了呢?

然而这个“拐点”恐怕令市场意外。

因为从目前情况来看,国际糖价走弱的趋势并不大,相反,却有继续走强的势头。

原因是发生了两件事,使得众所期盼的巴西食糖的供应可能有点“远水解不了近渴”。

第一件事是,巴西的物流不太给力。

随着巴西开始开榨,目前来看,进程有些偏缓。但这并不是重点,重点是今年巴西谷物大丰收,而仓储能力有限,大量谷物面临着收获后就要快速出口,这给物流造成了很大压力。

而5月初时的数据就显示,在港口等待装运的食糖数量就达到了343万吨,而一周前还只有254万吨。

而且巴西重要的港口桑托斯港已出现了运输拥堵的问题,而有超过80%的食糖都将从桑托斯港出口,所以后续的运力不容乐观。

第二件事是,厄尔尼诺的重现概率正在增大。

厄尔尼诺与拉尼娜一样都是一种天气现象,但与拉尼娜相反,厄尔尼诺发生时往往会使南美多雨,而东南亚等地区迎来干旱。

这意味着,印度、泰国等受厄尔尼诺影响可能会出现极度干旱天气,影响甘蔗的亩产,进一步造成食糖减产;而巴西中南部地区的充沛雨水则有利于甘蔗单产的提升,但是如果降水量过多也会导致甘蔗含糖量减少,并影响压榨进度。

所以天气是把双刃剑,仍然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。

再加上随着北半球夏季的到来,冷饮、饮料等消费将迎来旺季,糖的需求将出现激增,这或进一步刺激糖价上涨。

而对于国内市场来说,也有两个影响:

一个是今年国内食糖缺口走扩,糖价或进一步上行。

我国食糖的年产量约在1000万吨左右,而消费量则要到1500万吨,也就是说,每年的缺口约有500万吨。

而当前2022/23年度榨季已经结束,后续即将进入消费旺季,预计今年我国食糖的供需缺口将达到660万吨。

另一方面,由于国际糖价不断走高,进口利润倒挂,所以这个缺口在短期内很难补足,后期市场大概率将希望寄托在了抛储上。

另一个则是对市场端的影响,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对玉米淀粉的影响。

我们之前分析过,淀粉糖对于食糖有较强的替代性,但是这种替代的发生要具备两个条件:

一个是二者有足够的价差;另一个是价差持续时间较长,并且在后续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。这样企业为了降低成本,才会考虑更改配方,使用更多淀粉糖来替代食糖。

而目前来看,二者价差已足够大,并且持续有一段时间,后续随着食糖消费旺季的到来,如果糖价依然保持较高位置,那么将有利于淀粉糖的提振,届时对玉米需求也将带来一定利好。

而后续来看,“糖高宗”继续维持高位的概率较大。

本文完,感谢阅读!随手点赞,给个支持。

上一篇:

热点聚焦:情定甜美内江 与你共赴山海|浪漫倾城,简办不减爱!

下一篇:

热点聚焦:情定甜美内江 与你共赴山海|浪漫倾城,简办不减爱!

推荐阅读